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是四川禾嘉集团创建40周年,40载春秋里装满了禾嘉人与集团休戚相关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穿越这段历史,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从今年春天开始,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派出记者团队,对禾嘉四十年发展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并在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相关媒体上进行了系列报道,其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馈和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此,禾嘉集团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官网编辑部从本周起将连载封面新闻这组系列报道,供大家学习与分享。
让我们通过这组系列报道,沿着四川禾嘉集团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创业历程中那些影响深远的轨迹,重温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梦想成真的成长故事,传递创始人跨越时空的不断探索、百战归来,仍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本周推出【禾嘉集团系列报道连载】(1)
创业篇①|传奇诞生:从裁纸师傅到彩印大王 夏朝嘉赚下人生“第一桶金”。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响起。一年后,在成都市一家破旧的街道生产组里,一位年轻的裁纸师傅力排众议,以一腔孤勇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此后的40年间,他在创业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上越走越宽,一手打造的禾嘉集团响彻四方。他就是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夏朝嘉。
“苟无济世之心,独善亦何益”,今年距离夏朝嘉创业正好40年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节点上,是时候把时钟的指针倒拨回40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沿着夏朝嘉创业元年里那些影响深远的轨迹,重温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不仅将梦想化为了现实,也让现实超越了梦想的诞生和成长故事;传递创始人跨越时空的不断探索、百战归来,仍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创造者的精神力量。
创业者“蹲点”两个月 打动银行拿下巨额贷款
1978年,二十九岁作为裁纸师傅的夏朝嘉在街道生产组已工作了两年多了。 适逢改革开放大幕拉开。次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这阵“春风”越过高山大江,悄然吹进了夏朝嘉的心头。
早已不满足于切切纸、做做纸盒信封的夏朝嘉敏锐地意识到,包装印刷才是这个行业的未来。为此,他精心撰写了一份关于纸盒生产组转型升级成包装印刷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市场前景、客户需求、以及装备升级的需求分析得明明白白。只可惜放眼望去,整个生产组就一间油毛毡工棚,既没有设备也没有资金,“转型升级”其实难如登天。
不过,轻易放弃不是夏朝嘉。多方打听之后,他意外地从街道办事处听说了建行的某个支行得到了一笔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正想要贷出去。
此时的夏朝嘉对于贷款其实一无所知。他只知道银行有可能给他一笔很大的钱,大到足以承载一间崭新的印刷厂和他的梦想。于是他找街道办事处要了银行的地址,抱着他的可行性报告,直接上门找到了信贷科科长李玲仪。
第一次上门,夏朝嘉就被李玲仪“教训”了一顿之后赶回去了。因为眼前这个年轻人对贷款毫无概念,他不懂什么叫做抵押,也不明白为什么油毛毡厂房不可以为他借到10万元,只会拿着那份报告不断给她分析行业前景。
碰了一鼻子灰的夏朝嘉并没有放弃。当时生产组在成都市北门大桥,银行在骡马市。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早上银行的员工还没上班,夏朝嘉就已经在门口“蹲点”了。只要李玲仪一上班,第一个跟她搭话的准是夏朝嘉,问的第一句话也永远是“李科长,我的贷款怎么样了?”以至于直到今天她都还记得夏朝嘉那张忐忑又坚定的年轻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