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获得者刘霞)
时光荏苒,转眼三十多载。从母亲到我,禾嘉已不只是公司,他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禾嘉这两个字,被我印在的骨子里。当然除了我还有我的母亲张学芳和我的孩子吴嘉雯。
当时母亲是精印包装厂的第一批技术工人,厂区就在西北桥旁,那个在当时看来很是气派的门洞里。每每走这里过我心里便会无意识的说“这是我妈工作的地方”
直到1984年,这一年我做出来影响我一生的决定。
那年我已经是井冈山服装厂团支部书记,初入社会的我满腔热血,想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时母亲告诉我她工作单位的幼儿园因为发展需要正在扩充师资力量,母亲希望我能去试试。
第一次正式面对一大群小孩子的我,只一天就退缩了。
至今,我还记得夏老板和袁总当时来找我谈话的内容,也是那一次谈话让我确定了自己接下来的路。
教育事业,是一个群体崛起的关键。在当时那个不那么平等的社会里,因为是工人的孩子、因为是社会底层,我不止一次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甚至是歧视。
出身教育世家的夏老板,一直怀有一种教育情结。为了让自己员工的孩子从小能接受好的教育,小孩被公平对待、读书不再因为学费成为家庭的负担,为此夏老板创办精印厂幼儿园。
当时的幼儿园实行混合制教育,精印厂的职工不分职位高低都可以送子女到幼儿园读书,并且读书费用全免。首批学生30名左右,校长张德芝。
我是在幼儿园成立第二年进入到这个团体的,当时师资力量有些薄弱,院长一人、老师两人、食堂负责人一人。煮饭是需要老师甚至院长去帮忙的,厨房条件简陋,但是每每看着孩子们开心的吃光碗里的午餐,端着碗给我说“刘老师我还想吃”就觉得忙碌的疲惫消失不见。
1987年我成为了幼儿园第二任园长,我明白了幼儿园存在的重要性,也更加感谢夏老板和袁总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要带领这些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当我明白夏老板用他微薄的收入支撑着精印厂、支撑着精印厂每一位工人的家时,我知道这个老板或许就是我这辈子的老板了。这份责任、这份仁心让我甘愿为之奋斗。我在精印厂幼儿园度过了我的一段难忘的时光,后来我做了母亲,自己的孩子也曾就读过这所幼儿园。
随着禾嘉集团成立幼儿园解体,我的理解是精印厂幼儿园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因为禾嘉集团已经是一家有尊严有知名度有高度社会影响的集团公司,工人的孩子再不会因为被歧视读不到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因为经济收入微薄而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对于今天说起自己的公司就充满自豪与优越感的禾嘉人来说,这段历史是需要铭记的,我怀念我所经历的这段历史,我铭记这段历史中给我与我心智成长与蜕变的夏老板。
谢谢大家!